第四部分
全民抗战史歌
4、上海孤岛的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中的上海“孤岛”

“孤岛”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个特殊的现象,指的是在上海被日军占领之后由美英法租界组成的未被日军占领的市区。“孤岛”的存在从1938年淞沪会战结束开始,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租界被日军占领结束。

当时的“孤岛”由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组成,公共租界主要由英美负责同时也有一些其它国家在上海的侨民,法租界则完全由法国人管辖。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上海作为开埠城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租界。英国、美国和法国先后在上海开辟自己的租界,并于1854年共同组成统一的租界管理机构,并成立了具有市政功能的工部局。1862年,法国退出租界管理机构,单独在自己的辖区内成立法租界工部局。在法国退出之后,美英共同成立了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一起成为了上海的两个外国租界。法租界的管理人员是法国人,公共租界的管理人员以英美为主,同时还有日本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及其他国家的侨民。两个租界在占据了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东起黄浦江,西到今天的新华路、延安西路,北到苏州河,南抵今天的人民路、肇嘉浜路。

淞沪会战之后,日军完成了对上海大部分市区的占领,但是对当时的租界没有采取行动。因为当时日军没有对英美法宣战,租界的控制权在英美法的手里,日军贸然进攻租界极有可能触怒英美法。日军对租界只是采取了封锁的政策,仍然默许英美法对租界的控制。当时的公共租界已经不完整,租界的东区和北区由日军控制,南区和西区由租界当局控制。不过这对租界当局没有大的影响,日军控制的是租界中相对落后的地区。当时的国民政府正是利用了上海复杂的国际形势,将原来在上海的一部分政治、经济、文化机构撤入租界,利用租界的“中立”政策维持正常的运转。许多持抗日态度的民间机构撤入租界,利用租界作为掩护继续进行抗日斗争,还有大批难民为躲避战火也进入租界。因为租界处于日军的包围之中与外界隔绝,被当时的人们形象地称呼为“孤岛”。

对于当时在“孤岛”内存在的抗日力量,日军占领当局很头疼,苦于当时的环境无法直接进入租界采取行动。为了扑灭租界内的抗日活动,日军占领当局采取了各种手段。在公共租界内向工部局施压,强行增加日本人在工部局中的人数,同时任命日本人担任公共租界的巡捕负责人,便于镇压抗日活动。派遣汉奸特工组织进入租界进行暗杀活动,一旦出现问题则由日军占领当局出面干涉,使得汉奸特工在租界内行动有恃无恐。利用外交手段,以收回租界权利作为威胁,迫使租界当局对管辖内的抗日活动严加限制。租界内的抗日活动受到很大制约,许多人被迫离开租界出走香港或者辗转回到大后方。

1940年之后“孤岛”内的形势开始紧张,英国因为欧洲战争的影响撤出租界内的军队,法国维希政权接管租界之后实际上租界已经被日军控制。英美与日本的矛盾进一步加深,战争的形势十分紧张。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于战争爆发当天进入租界并接管了租界的控制权。英美在公共租界内的管理人员和侨民被日军送入集中营,公共租界被废除辖区由汪伪政权管理。法国维希政府因为是德国的盟友,法租界依然存在,但是租界内的一切事物要听命于日军占领当局。1943年,在日军的主持下,汪伪政权和法国维希政府达成协议交换法租界。上海“孤岛”历史就此划上了句号。